- 谢胜艳;
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提出了“首在立人”的主张和“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的立人方法。结合鲁迅1908年发表的《文化偏至论》《破恶声论》《摩罗诗力说》《科学史教篇》等文言论文,鲁迅提出的立人方法中的“尊个性”的“个性”可以理解为“明哲”“人才”。“尊个性”在强调“明哲”“人才”立人作用的同时,还强调了“明哲”“人才”自身的救国作用。
2023年03期 v.42;No.289 7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雅;
沈从文有过把《梦与现实》《摘星录——绿的梦》和《看虹录》三个文本结集为《看虹摘星录》的意愿。它们在创作手法与精神气质上有相通之处,都具有梦幻空灵的美学特征,也在直面人物内心蠢动的情绪、发掘人类灵魂的底蕴等方面,富有一定的现实主义文学的内涵。在毫不矫饰的真诚叙写中,小说折射出了抗战大后方知识分子的一种生存样态。此外,沈从文在蔼理士性心理学的影响下,秉承“文学为人生”这一现实诉求,意图借助文学抒发情欲,达到情感和心理的平衡,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可见,有一种现实主义文学观念隐晦地存在于《看虹摘星录》中。这既是沈从文战时创作向现实主义倾斜的一个例证,也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书写增添了一个新的向度。
2023年03期 v.42;No.289 84-9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琳;谭旭东;
百年儿童科幻经历了晚清时期的译介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探索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时期的动荡发展和九十年代的重振旗鼓,迈入新世纪的儿童科幻找准自身定位,由工具性转向审美性的价值取向致力于为儿童创造科幻审美空间,随着儿童科幻观念调整和创作环境宽松带来的作家群体质量的提升,儿童科幻作品分类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儿童科幻作品的艺术新变体现在主题的丰富和纵深发展、场景设置的多元化倾向以及少年主人公自我意识的展现。
2023年03期 v.42;No.289 9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启华;
狄更斯是一位深受圣经文化影响的英国作家,在他的小说中,存在大量的圣经原型。文章主要以原型批评理论为支撑点,以《双城记》《匹克威克外传》《我们共同的朋友》为考察对象,分别对小说中的死亡与复活模式、伊甸园意象、水原型进行解码,进而探寻圣经文化在狄更斯小说中留下的印记。
2023年03期 v.42;No.289 10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7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范伟;
“夜作”词是指创作于夜晚时刻,或者以夜晚为创作情境的词作,辛弃疾的“夜作”词多达80余首,且不乏被广为传颂的名篇。辛弃疾的“夜作”词在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上均有很高的价值。从内容上看,这些“夜作”词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多面的辛弃疾形象:他会抒发豪情壮志、思考进退出处,表达思归怀人之念,还会用笔记录温馨画面、调侃世间万物。从风格上看,这些“夜作”词涵盖了豪放、怪奇、理趣、婉约、诙谐、精致等多种风格,是“词备众体”的完美印证。
2023年03期 v.42;No.289 11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其欢;奚日城;
“睿谋英断,近古罕俦,唐室中兴,章武而已”,这是史臣蒋系对唐宪宗的评价。诚然,经历了安史之乱,直到宪宗时唐王朝的发展又步上了正轨。元和“中兴”,不仅是经济的中兴,更是文学的中兴。在经历了大历时期的低迷之后,元和时期的诗歌重新焕发了光彩,元白、韩孟诗派并驾齐驱。然而当我们用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这一时期的文学时,会发现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中唐宰相武元衡,以往的学者多关注武元衡被刺或其他历史事件本身,而忽略了其在元和诗坛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尤其是在长安形成了以武元衡为中心的诗歌唱和群体。研究这一现象,对我们整体把握中唐诗坛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03期 v.42;No.289 118-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