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兴;廖偲含;鲁同所;卫东;
本文主要基于拉萨市201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假定对流层中的空气为干燥的,空气处于热力学平衡态,根据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推算出日平均氧气分压、日平均氧气分子数密度,最后计算出日平均氧气含量,并做了Fourier分析,利用matlab拟合出其分布曲线,结果显示:拉萨市氧气含量可能存在季节性变化规律和特征,夏季氧气含量明显比冬季偏低,其中2018年12月30日氧气分子数密度最高,为3.75×10~(24)/m~3,氧气含量(拉萨市占海平面处氧气浓度的百分比)为70.14%,2018年6月25日氧气分子数密度最低,为3.30×10~(24)/m~3,氧气含量为61.84%.此外,本文还利用Gaussian模型对拉萨市未来氧气含量的变化趋势做了简单预测.
2021年02期 v.40;No.264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梅蓉;张友能;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开采大国,由于煤炭开采环境的特殊性,矿井下的无线通信环境与地面的无线通信环境相差甚远,若直接将用于广阔空间的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到煤炭矿井中会产生无线信号的多径衰落等不可预期的问题,严重影响矿井下的无线通信质量.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煤炭矿井中多径无线信道的复杂性,并采用瑞利多径信道模型对其进行仿真建模.采用无线通信中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IMO)和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设计了一套基于MIMO-OFDM的矿井无线通信系统,以减少多径衰落现象对无线信号的消极影响.最后通过MATLAB软件对该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实验结果证明本系统具有抗多径衰减的功能.
2021年02期 v.40;No.264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4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张宝;徐小军;娄建国;戴文俊;梁继俊;
本文围绕"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针对当前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主要以讲授方式教学的单一性、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课程任务驱动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结合Simulink仿真的可视化与直观性的特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
2021年02期 v.40;No.264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1K] [下载次数:7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倪雨;谢刚;赵永先;张良;段守富;
该文针对电气类CDIO工程实践课程的组织实施,结合国家"双创"环境和政策背景,以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理念,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以课程为载体,提出了一种将创新方法-产品创意-知识产权-产品形成-市场推广作为课程实施主线的工程实践课程组织体系和实施方法 .将科研与教学结合,将创新与创业结合,将课内与课外衔接,赋予工程实践课程新形势下的新内涵,将工程实践课程打造成CDIO工程教育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和科研教学结合的三合一课程平台,从而形成打造一流专业的主力平台.该文所提专创融合方法具有一定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推广价值.
2021年02期 v.40;No.264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白若梅;孟仁丹;傅晓雪;胡宇轩;蒲璜羽;刘昊;石红艳;
对水鸟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可为水鸟及其生境的保护提供参考.本文采用生境适宜度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模型分析了涪江绵阳城区段水鸟生境适宜度,并于2018年9月—2019年4月,采用样线法对该区域水鸟进行调查,分析鸟类多样性、分布概况与生境适宜度及景观格局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水鸟生境适宜度良好,82.21%的区域均适宜水鸟栖息;②水鸟Shannon-Wiener指数为2.62,水鸟资源较丰富;③水鸟分布情况与水鸟生境适宜度分析能较好拟合;④水鸟生境适宜度与景观多样性丰富度有关,景观多样性指数高的区域水鸟生境适宜度相对较高.建议:减少对塘汛桥上下游水鸟生境适宜区的干扰,避免建设和改造;对已改造的河段增加滩涂、植被等景观,提高景观多样性,从而给水鸟提供更适宜的生存环境.
2021年02期 v.40;No.264 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赵怀敏;李艳;刘丽萍;陶泉宏;胡钰;李芯;官天培;
水稻和大豆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其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决定了农产品的安全风险预判.本研究利用涪江流域采集的大豆和水稻植株,测定了不同器官的重金属镉(Cd)含量,通过富集系数、转移系数,分析和比较了重金属Cd在大豆和水稻植株中的分布特征、对Cd的吸收转移能力,重点评价了两种植物可食用部分的Cd含量.结果表明,水稻对镉的富集系数大于大豆,但水稻对镉的转移系数小于大豆,表明水稻对镉的吸收能力比大豆强,镉从水稻根部转移到其他器官的能力比大豆弱.与大豆的可食用部分的Cd含量相比,水稻可食用部分的Cd含量更高.两种作物各器官对重金属Cd的吸收能力不同,大豆中各器官对镉的吸收能力为:根>茎>叶>可食用部分;水稻中各器官对镉的吸收能力为:根>茎>可食用部分>叶,说明根是大豆和水稻富集镉能力最强的器官.因此,水稻和大豆对受镉轻度污染的土壤有一定修复作用,但从人类健康考虑,受镉污染的土壤,不适合种植水稻供食用.
2021年02期 v.40;No.264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下载次数:5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张燕南;朱利君;杨丽红;
学科专业知识日新月异,许多前沿学科研究和最新成果在国际论坛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共享.如何培养大学生利用这种平台对前沿学科最新成果进行探索和创新,对当今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该文采用教师引导下学生为主的专业文献阅读的课堂讨论教学模式,紧密结合国内外相关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拓展大学生获取专业知识途径.教学实践表明,课程教学激发了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在丰富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2021年02期 v.40;No.264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吴倩;解红霞;姜立春;甘潇;陈希文;
在应用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地方性高校结合学校、学科专业定位以及当地畜产品产业发展特色,进行"畜产品加工工艺学"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和改革.笔者首先分析当前该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合理调整课程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优化师资队伍,革新实践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资源和完善考核方式等方法,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知识的丰度,提高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课程改革实现了"畜产品加工工艺学"课程的应用导向变革,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畜产食品加工专业人才提供了帮助.
2021年02期 v.40;No.264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魏明桦;
目的:针对现有信息安全评估算法的准确性和鲁棒性不足,以及评估效率的低下,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带门限回归单元的循环神经网络(GRU-RNN)信息安全评估算法.方法:该算法首先提取信息安全评估中的内外安全态势特征,然后将特征应用至GRU-RNN时间序列分析网络中,通过对该时间序列分析网络模型的训练和交叉验证,完成对网络信息安全的评估.结果:在林肯实验室的DARPA数据集上进行仿真实验,相比于传统网络安全评估算法,本文提出算法获得了更高的评估准确率和鲁棒性.尽管GRU-RNN模型需要更多的训练时间,但是能够保证更好的评估结果,并且适合不稳定的信息安全数据评估.结论:本文提出的内外安全态势特征能够很好的描述时间序列数据中的信息安全特性,并且应用GRU-RNN模型能够应对非平稳数据,同时提升了信息安全评估的准确率与鲁棒性.
2021年02期 v.40;No.264 75-8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0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杨平;谭代伦;
针对遗传算法求解有障碍物的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不同的遗传选择策略,求解性能各有差异.为此,构建平面内含有不同障碍物的四种测试场景,障碍物分别选取矩形、圆形及其混合图形,在相同实验参数下,分别采用轮盘赌策略、君主策略、锦标赛策略三种选择策略进行求解.经过重复实验,统计所求最短路径长度的均值和标准差,结果表明锦标赛策略比其他策略求得的最短路径长度均值和标准差都更小.因此,锦标赛策略在这类问题求解中具有更好的求解性能.
2021年02期 v.40;No.264 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崔玉胜;
QoS组播路由服务性能的优化是全球性挑战的话题,此次研究针对如何准确求解符合网络质量要求的带宽、延时等约束条件,提出了一种基于FFO算法的QoS组播路由性能优化模型,引入随机嗅觉搜索策略和概率视觉灵敏性定位策略进行算法优化并利用果蝇味道浓度判定函数求解组播路由问题.通过对比7种进化算法在六种场景中的收敛速度和运行时间以及求解质量,证实PVFFO算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希望研究为播路由服务性能优化提供参考.
2021年02期 v.40;No.264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2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戴家树;徐涛;杨星雨;林晓康;
随着编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广泛应用,对开发者的技术要求也在迅速提高。该设计旨在建构一个专注于服务互联网行业职业开发者和编程爱好者的技术交流平台,该系统前端采用Lay UI以及Thymeleaf模板引擎;数据存取使用Redis高性能缓存框架;内嵌Shiro安全框架,可拦截低权限访问,保证系统信息安全;在设计系统时添加使用基于ALS算法离线推荐模块,综合利用了协同过滤算法以及基于内容的推荐方法来提供混合推荐。随着我国各类互联网从业者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多,本平台对于从事互联网企业的开发者提升自身能力、扩展眼界有巨大帮助作用.
2021年02期 v.40;No.264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下载次数:5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李婵;吴映梅;
本文以2010-2019年云南省的人口与国民生产总值为数据基础,以16个州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人口—经济增长弹性、标准差椭圆法、全局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对云南省人口与经济的增长协调关系、时空演变、空间分布方向性及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人口-经济弹性指数为0.04,经济每增长1%,人口增长0.04%,经济增长对人口规模的拉动作用较弱;(2)人口与经济集聚相对协调的地区占总量的62.5%,空间分布的不一致性情况有所改善;(3)人口空间变化不大,重心略向东北方向移动,经济空间集聚有所弱化,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4) Moran's I值较低,空间关联性较小,多数城市呈现高-高(H-H)和低-低(L-L)分布,实现区域人口经济协调发展仍任重道远.
2021年02期 v.40;No.264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5K] [下载次数:6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王旭熙;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以长江经济带的4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系统活力、组织力、恢复力、生态服务功能和人群健康状况等5个维度构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对其2006—2018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从整体上看,2006—2018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健康状况向健康方向发展,但不同城市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还有一些城市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或病态水平如恩施、宜宾、泸州与鄂州等.这为政府采取差异化的城市发展战略,进而实现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021年02期 v.40;No.264 10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2K] [下载次数:6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何建波;陈涛;
以2010、2014、2018年地级市常住人口为基础数据,借助Arc GIS与Arc Scene工具,选用人口密度分析、人口重心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与探索性数据分析等,以及三维可视化等方法对四川省市域常住人口分布状况与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四川省市域常住人口分布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四川省市域常住人口呈现出"东密西疏"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四川省人口重心大体由东向西偏移,往成都市方向靠近,整体仍处在四川省东部.
2021年02期 v.40;No.264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5K] [下载次数:1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史科;晋云浩;李新;单倩倩;罗珊;
ArcGIS软件用于环境空气质量和污染物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对于区域环境保护和管理具有积极作用,以四川省为例研究了2017年空气质量状况及污染程度.研究表明:全省PM_(2.5)、PM_(10)、NO_2空间分布规律相似,高浓度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SO_2与CO空间分布规律相似,高浓度主要分布在攀枝花市; O_3高浓度主要分布在成都、德阳、眉山等区域,而东北地区浓度较低;总体上西部空气污染比东部相对较轻. PM_(2.5)、PM_(10)、SO_2、CO冬季浓度值最高,NO_2季节变化不明显,O_3在夏季浓度值最高.
2021年02期 v.40;No.264 117-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1K] [下载次数:10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张小青;吴坤华;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测绘新技术新理论的不断更新,传统的"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模式不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针对当前"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设计教学内容,构建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任务驱动法的实验教学模式,深化过程考核,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021年02期 v.40;No.264 12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